特别国债定向续发 无碍资金面平稳宽松
2022年特别国债于12月12日平稳发行,未对金融市场造成明显影响。财政部当日宣布,已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,票面利率2.48%。随后,中国人民银行透露,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买入7500亿元特别国债。
专家表示,考虑到降准释放出大额低成本中长期资金,以及年底财政支出力度往往较大,加上人民银行灵活开展公开市场操作,预计近期市场资金面总体将保持平稳偏松态势。
特别国债平稳发行
财政部介绍,本期特别国债在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面向境内有关银行定向发行,期限3年,计划发行7500亿元,实际发行7500亿元,票面利率为2.48%。
据介绍,财政部于2007年发行了15500亿元特别国债,作为中国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的资本金来源。对2017年到期的2007年特别国债本金,财政部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2017年特别国债偿还。2022年12月,2007年特别国债中有7500亿元到期。财政部延续2017年做法,继续采取滚动发行的方式,向有关银行定向发行2022年特别国债,筹资用于偿还当月2007年特别国债到期本金。
财政部有关负责人介绍,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采用市场化方式,发行过程不涉及社会投资者,个人不能购买。2022年特别国债是2007年特别国债的等额滚动发行,仍与原有资产负债相对应,不会增加财政赤字。
央行通过公开市场操作买入
在财政部公布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结果后不久,人民银行也披露,其于12日以数量招标方式进行了公开市场业务现券买断交易,从公开市场一级交易商买入7500亿元特别国债。
现券交易是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类型之一,又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,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,实现基础货币投放;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,实现基础货币回笼。
就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而言,从流程上看,先是财政部面向有关银行发行7500亿元特别国债,随后,人民银行通过现券买断交易,从有关银行手中买入7500亿元特别国债。
业内人士介绍,政府债券发行缴款会影响银行体系流动性,近年来随着地方债、国债等发行规模增加,其已成为影响短期流动性的重要因素之一。2022年特别国债发行规模达7500亿元,但由于作了特定安排,并不会对银行体系流动性总量造成影响。
进入12月,新一次全面降准实施,释放长期流动性约5000亿元,助力市场资金面回归宽松。12日,虽有7500亿元特别国债发行,但银行间市场上短期债券回购利率稳中有降,其中隔夜回购利率DR001下行1个基点至1.04%,处于近期低位水平,而最具代表性的7天期回购利率DR007大幅下行约15个基点至1.58%。
年末资金面总体无忧
业内人士分析,12月先有全面降准,后有大额财政支出,加上中间时段人民银行灵活开展调控,预计市场资金面总体将保持平稳。
从往年情况看,受监管考核、节假日等因素影响,临近年末金融机构流动性需求往往会有所增加,但同时年末也是财政集中支出时段,财政投放规模较为可观。综合考虑,业内人士认为,12月税期至年末财政支出增多前的这段时间,流动性可能承压,预计人民银行将适时适度投放流动性,满足机构合理资金需求。
“人民银行今年快速收紧流动性的可能性不大,维稳资金面的态度依然明确,但货币环境也不会转向更加宽松。”民生银行首席经济学家温彬认为,本月人民银行将等量续做或小幅缩量续做到期MLF,并通过精细化的逆回购操作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不搞“大水漫灌”。
对于下一步政策,人民银行近期发布《2022年第三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》中表示,将综合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,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,保持货币供应量和社会融资规模合理增长,为巩固经济回稳向上态势、做好年末经济工作提供适宜的流动性环境。
本类推荐
本类固顶
- 08-28证券交易印花税28日起实施减半征收
- 07-05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 数实融合深化 新业态持续涌现
- 05-31加速整合线上渠道 银行集中资源服务客户
- 04-0352家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 超6成报喜
- 03-15加强顶层设计 推进服务外包数字化高端化转型
- 02-27国药器械与GE医疗中国携手 成立高端医疗设备合资公司
- 01-09助力乡村振兴 上市公司“各显神通”
- 12-302021年度金牛企业领袖奖
- 12-23我国首个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上市
- 12-13特别国债定向续发 无碍资金面平稳宽松
- 4000万割韭菜案:证券人员电
- 多家基金欲跟进ETF降费
- 55只基金密集放开大额申购 盯
- ST九有11跌停又预亏2.55
- 旅游热带动业绩增长 酒店类上市
- 证券交易印花税28日起实施减半
- 7月以来机构调研30家“果链”
- 央企控股上市公司2022年度分
- 2023全球数字经济大会开幕
- 加速整合线上渠道 银行集中资源
- 智能赋能助力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
- 69家公司发布一季报预告 近
- 52家公司预告一季度业绩 超6
- 结合本地产业结构特点 大连推动
- 加强顶层设计 推进服务外包数字
- 优化营商环境 激发民营经济活力
- 国药器械与GE医疗中国携手 成
- 机构调研机器人企业热情高涨
- 供给增速放缓 需求迎全面复苏
- 助力乡村振兴 上市公司“各显神
- 2021年度金牛企业领袖奖
- 2022中国上市公司高质量发展
- 2022中国政信发展论坛暨第七
- 我国首个新能源金属期货品种上市
- 调动长线资金积极性 助力科技创
免责声明:本站转载内容已注明来源,仅供阅读,所有图文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,转载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,转载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其内容真实性。如稿件转载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发邮件给我们,核实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删撤处理。 (备案号:京ICP备1801232号-1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