苏培科:别误读货币政策

来源:不详 作者:zhangxiaol 发布时间:2010-4-2
【提要】苏培科:别误读货币政策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刚刚召开的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上透露,将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、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。货币信贷总量由之前的合理增长变更为现在的适度增长后,引发很多媒体的猜想,纷纷揣测货币政策当局的

苏培科:别误读货币政策 

    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刚刚召开的2010年第一季度例会上透露,将要灵活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、保持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、引导货币信贷总量适度增长。货币信贷总量由之前的“合理增长”变更为现在的“适度增长”后,引发很多媒体的猜想,纷纷揣测货币政策当局的用词、用意。

    有媒体称在这次例会上,央行已经开始微调口径、微调政策,从而引发市场对货币政策转变的担忧。毕竟目前2.7%的CPI与2.25%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出现了倒挂,人们的担忧情绪和加息揣测也是正常的。但是,央行此次将“合理增长”的用词变更为“适度增长”,是不是意味着货币政策开始调整则另当别论。实际上,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基调并没有改变,政策本身并没有调整。目前货币政策就是适度宽松,只不过在2009年执行了一个“超度”宽松。现在只是对之前的行为进行一种适当地修正,使货币政策回归“适度宽松”。所以现在只是执行环节的微调,只是将信贷分配给需要资金的地方,而非像去年“信贷井喷”那样只给不需要资金或资金使用效率低下的国企、央企。况且,“合理”和“适度”二词并没有一个量化的概念,媒体在解读时切勿将这样一个模糊的词汇放大,防止造成不必要的心理恐慌。

    对于这次例会的“亮点”,我觉得有以下几个方面:

    第一,货币政策委员会的学者委员“扩容”至三位,而且他们都参加了例会,只是我们不知道他们都说了些什么。对于此次央行新晋的三位学者委员(周其仁、夏斌、李稻葵),业界给予了高度关注,因为他们几位在业界和学界均有较大影响,对人们的判断有一定的引导性。不过,对于货币政策委员会增加学者委员一事,也不乏有批评之声,他们认为此次央行增加学者委员用意有二:一、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增加学者委员想在理论上武装自己,帮助自己对上(国务院)充当“说客”,增加央行在货币政策方面的独立性,一直以来,央行的货币政策都是“照谱弹奏”,即由国务院制定方针政策,央行悉数执行,想增加独立性就得有说服力、得有说客;二、央行引进著名学者当委员似乎有应付和引导“舆论”之嫌,让其帮助自己充当“货币政策打手”,想借主流学者之口来还击货币政策的批评者。

    在现有的任命制环境下,也不是没有这种可能。但在历届学者委员中,也不乏吴敬琏、余永定这样有责任感的学者委员,他们不论在何职何位都能保持自己言论和观点的独立性,这在体制内的学者中是难能可贵的。所以,笔者希望这三位新进的委员也能够保持独立性,切勿变成央行的“货币政策打手”,而要发挥真正的“外部性”作用。

    第二,会议强调,要继续完善商业银行内部治理结构,建立科学有效的业绩考核制度和风险管理制度。目前,一些国有银行为了扩张规模,为了完成指标和业绩,就不顾一切地放大信贷规模,冒险经营,毫不顾忌资本充足率等风险控制指标。去年的“信贷井喷”就是最好的佐证,商业银行毫不节制地放贷,结果在资本充足率不足时,就向股民伸手圈钱以填充资本金。如果继续纵容商业银行盲目扩张,则会与货币政策和宏观调控的方向背道而驰。

    第三,会议强调,要商业银行把短期目标和中长期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,努力做到信贷资金的相对均衡投放,即“信贷资金要相对均衡投放”。

    这几句话虽然很短,但我认为其包含着深刻意义:其一,信贷投放进度要均衡。有媒体称监管部门将今年四个季度的信贷投放进度安排为3:3:2:2,以修正去年的5:3:1:1,若按照这个比例,1、2月份人民币贷款新增为2.09万亿元,那么3月份只剩下1300多亿元的信贷额度,3:3:2:2显然不太可能。今年很有可能会呈现4:3:2:1,对于信贷投放进度进行适度控制我认为非常必要,如果毫不节制地放贷,自然又会出现去年的“信贷井喷”。其二,信贷投放的行业要均衡。去年在“信贷井喷”的过程中,大部分贷款都配置给了政府化项目,给了央企、国企和地方政府的融资平台,给了“铁、公、机”等中长期项目,从而“绑架”了未来的货币政策。显然,商业银行对项目贷款的方向必须要进行调整,应该多元化,别在一棵树上吊死。其三,贷款的期限配置要均衡。在存、贷款期限配比上,商业银行的中长期贷款和短期贷款分配不当,导致“短存长贷”,使得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随之增大。显然,调整信贷的期限错配迫在眉睫。其四,就是贷款的周期分布均衡。比如一个项目需要投资10个亿,项目的建设周期为三年。显然,商业银行不能一次性给其发放10个亿的贷款。否则,多余的贷款资金必然会流入股票市场和楼市,以此博取风险收益,来弥补“杠杆”利息。

    第四,会议强调,要促进全年货币信贷调控目标的实现。从这句话来看,今年7.5万亿元的信贷目标显然是一个总量控制目标,并非2009年的5万亿元“底线”控制目标。因此,货币政策在今年的执行环节中适度收紧是必然的,但货币政策的调整则应该慎重。

 




  • IPO在线(www.chinaipoline.com) © 2024 版权所有 All Rights Reserved.
  • 联系邮箱:chinaipoline@126.com(值班电话:010-58436860)
    免责声明:本站转载内容已注明来源,仅供阅读,所有图文稿件版权均属来源处所有,转载不用于任何商业用途,转载不代表同意其观点或其内容真实性。如稿件转载涉及版权问题,请及时发邮件给我们,核实后会第一时间进行删撤处理。 (备案号:京ICP备1801232号-1)